剧情简介

《可可西里》是陆川执导、多布杰与张垒主演的剧情片,于2004年10月1日上映。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,讲述记者尕玉(张垒饰)为调查藏羚羊盗猎潜入可可西里,与藏族巡山队长日泰(多布杰饰)带领的志愿巡山队并肩作战,在生命禁区追捕盗猎者,最终日泰牺牲、尕玉幸存的故事。影片斩获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、第4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等荣誉。

核心情节:

盗猎惨案:巡山队员目击藏羚羊被大规模屠杀,仅余白骨。
生死追击:巡山队在恶劣环境中追踪盗猎者,经历车辆抛锚、燃油耗尽、队员牺牲等危机。
信仰抉择:日泰拒绝盗猎头目收买,牺牲前仍高喊“放下枪,跟我走”。
生命代价:队员刘栋为运送物资陷入流沙牺牲,尕玉在日泰遗体前痛哭。

《可可西里》是陆川执导、多布杰与张垒主演的剧情片,于2004年10月1日上映。影片改编自真实事件,讲述记者尕玉(张垒饰)为调查藏羚羊盗猎潜入可可西里,与藏族巡山队长日泰(多布杰饰)带领的志愿巡山队并肩作战,在生命禁区追捕盗猎者,最终日泰牺牲、尕玉幸存的故事。影片斩获第17届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、...(展开全部)


1. 关于生命与自然
台词:“可可西里,你踩下的每一个脚印,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。”
意义:
生态警示:强调可可西里作为“人类最后净土”的脆弱性,警示人类活动对原始生态的破坏。
文明反思:暗示人类对自然的探索应以敬畏为前提,而非征服。
台词:“我们藏族人吃肉,刀口是对着自己的。”
场景:巡山队员宰杀牦牛前默念。
意义:
文化隐喻:体现藏族对生命的尊重,杀戮是为生存而非贪婪,与盗猎者的暴利动机形成对比。
精神象征:刀锋向己,象征对自然法则的臣服与自我约束。
2. 关于人性与信仰
台词:“没有被视野包容的生命,没有得到同情的权利。”
意义:
动物伦理:呼吁关注被忽视的生命(如藏羚羊),批判人类对自然生命的冷漠。
社会隐喻:影射边缘群体的生存困境,倡导扩大关怀的边界。
台词:“耕地有属于农民的迹象,孩子们开始上学。”
场景:尕玉目睹可可西里变化。
意义:
希望象征: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并行,打破“环保阻碍发展”的偏见。
文明进程:教育普及暗示下一代对自然的认知觉醒。
3. 关于牺牲与使命
台词:“在可可西里,你留下的每一个脚印都可能成为人类最后的印记。”
意义:
存在主义思考:个体在宏大自然中的渺小,但足迹可成为文明存续的证明。
行动号召:激励人们以负责任的态度探索自然。
台词:“磕长头的人,手和脸脏但心灵纯净。”
场景:尕玉与巡山队员对话。
意义:
信仰力量:外在艰辛与内心纯净的对比,凸显精神信仰的支撑作用。
人性赞美:与盗猎者的物质贪婪形成反衬,强调精神富足的价值。

2对“可可西里”的想法

  1. 佳怡 2025年4月13日
    人性与文明的反思 盗猎者形象:为利益屠杀生命的贪婪,影射消费主义对自然的掠夺。 尕玉的成长:从旁观者到参与者,象征个体在生态危机中的觉醒。 《可可西里》以震撼的... 展开全部
  2. 佳琦 2025年4月13日
    影片影响 ​​奖项与口碑​​:获金鸡奖最佳故事片、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,豆瓣评分8.9,被誉“中国环保题材里程碑”。 ​​社会意义​​:推动公众关注藏羚羊保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