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哪一天我们会飞》是由黄修平执导,杨千嬅、林海峰、苏丽珊主演的青春校园题材电影,于2016年3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。影片以中年夫妻余凤芝(杨千嬅饰)与彭盛华(林海峰饰)的婚姻危机为切入点,通过余凤芝偶然发现旧同学苏博文(吴肇轩饰)的博客,回溯三人高中时代的友情与梦想。影片交织两段时空:少年时期对飞行、设计的炽热追求,与成年后婚姻的麻木、理想的消亡形成鲜明对比,探讨一代香港人在时代变迁中的迷失与觉醒。 影片以青春追忆与中年困顿双线交织,讲述一段跨越二十余年的情感羁绊:

现实困境:结婚十余载的彭盛华(林海峰饰)与余凤芝(杨千嬅饰),生活如一潭死水。某日,凤芝偶然发现高中同学苏博文(吴肇轩饰)的博客,一首老歌撕开记忆缺口。
青春闪回:1990年代,三人是形影不离的好友。活泼的盛华梦想成为室内设计师,沉默的博文痴迷机械发明并渴望成为飞机师,凤芝则对二人暗生情愫,最终选择与盛华共度余生。
秘密追寻:凤芝发现丈夫疑似出轨,决定追寻博文踪迹。在母校重遇旧人、触景生情间,她逐渐揭开一个尘封多年的秘密——原来当年博文因家庭压力赴英留学,而盛华曾爱上的人竟是博文的妹妹。

《哪一天我们会飞》是由黄修平执导,杨千嬅、林海峰、苏丽珊主演的青春校园题材电影,于2016年3月10日在中国大陆上映。影片以中年夫妻余凤芝(杨千嬅饰)与彭盛华(林海峰饰)的婚姻危机为切入点,通过余凤芝偶然发现旧同学苏博文(吴肇轩饰)的博客,回溯三人高中时代的友情与梦想。影片交织两段时空:少年时期对飞...(展开全部)


“梦想就是,当你快要停止呼吸的时候,仍然一定要做的事。”
意义:博文对梦想的执着定义,呼应他深夜在操场试飞自制飞机的场景。这句台词如利刃刺破中年人的妥协心理,唤醒观众对初心的追问。
“求时间变慢,不想迫于成长。”
意义:凤芝对青春逝去的无奈,暗合她深夜翻看旧照片时泪湿的眼眶。台词揭露现代人“被时间追赶”的生存焦虑。
“毕业之后,大家都要成为一块齿轮。”
意义:盛华对成人世界的隐喻,揭示个体在体制中的异化。他婚内出轨女下属,恰是“齿轮化生存”导致的情感畸形。
“香港不是一个让人做梦的地方。”
意义:博文父亲对他的训诫,折射出90年代港人面对经济腾飞的文化迷失。这句台词与片尾博文驾驶飞机冲向云层的画面形成互文,暗示梦想需突破现实桎梏。
​​“香港不是一个让人做梦的地方。”​​
——苏博文对现实的悲观评价,隐喻香港社会对理想的压抑。
​​“求时间变慢,不想迫于成长。”​​
——余凤芝对青春逝去的无奈,反映成年后理想与现实的撕裂。
​​“其实我很羡慕你们两个,你们好像都能够触摸到自己的梦想。”​​
——彭盛华对友人的感慨,揭示角色对自我妥协的遗憾。
​​“差一点我们会差一点就能永远不分开。”​​
——主题曲歌词,点明“未完成”与“遗憾”的主题内核。
​​“招呼女人就像过马路一样,红灯停绿灯行。”​​
——彭盛华对婚姻的戏谑态度,暗示中年夫妻的情感疏离。

2对“哪一天我们会飞”的想法

  1. 佳琦 2025年4月14日
    现实启示 对梦想的坚持:在“内卷”时代,影片鼓励观众如博文般守护心中“非功利性热爱”,即使梦想形态随年龄改变。 对婚姻的反思:当凤芝说“我连你平时做什么都不知道... 展开全部
  2. 佳怡 2025年4月14日
    ​​文化定位与争议​​ 影片被称作“港版《我的少女时代》”,但更注重社会批判而非纯青春怀旧。有评论认为其对白过于说教(如“齿轮论”),削弱了情感共鸣;亦有观众赞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