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大转折》是由韦廉执导的战争史诗片,分为上集《鏖战鲁西南》和下集《挺进大别山》,于1996年上映。影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,聚焦1947年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点:
战略转折的背景:1947年,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,中国革命面临严峻挑战。为粉碎敌人进攻、扭转战局,毛泽东提出“三军配合,经略中原”的战略,刘邓大军(刘伯承、邓小平率领的晋冀鲁豫野战军)奉命南渡黄河,挺进大别山。
鲁西南鏖战:刘邓大军在鲁西南与敌军展开激战,28天内全歼敌军4个师,为挺进大别山创造条件。影片通过羊山集战役等经典战例,展现我军指战员的英勇与智慧。
千里跃进大别山:刘邓大军突破敌人重重围堵,跨越黄泛区、沙河、汝河、淮河等天险,以伤亡近半的代价胜利抵达大别山区。这一行动实现了中央战略意图,使解放战争形势发生根本性转折,人民解放军提前进入战略进攻阶段。
大别山斗争:在大别山区,刘邓大军面临国民党军队围剿、根据地建设困难、群众基础薄弱等挑战。通过自力更生、发动群众、整顿纪律等举措,逐步站稳脚跟,为后续战略反攻奠定基础。

《大转折》是由韦廉执导的战争史诗片,分为上集《鏖战鲁西南》和下集《挺进大别山》,于1996年上映。影片以解放战争为背景,聚焦1947年中国革命的关键转折点: 战略转折的背景:1947年,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,中国革命面临严峻挑战。为粉碎敌人进攻、扭转战局,毛泽东提出“三军配合,经...(展开全部)


“我们每打胜一仗,老百姓就离我们近一步。”
邓小平政委对部队的指示,强调了军事胜利与群众基础的关系,展现了我军“从群众中来,到群众中去”的群众路线。
“打仗不是唱戏,死人爬不起来!”
刘伯承司令员批评部队指挥失误时的台词,体现了我军高级指挥员对战士生命的珍视和严谨的作战态度。
​​“伤亡近半也要站稳大别山!”​​
​​场景​​:邓小平在军事会议上坚定表态,展现革命家的决断力。

1对“大转折——鏖战鲁西南”的想法

  1. 佳琦 2025年4月26日
    《大转折》是一部以战争写历史的史诗巨制。它告诉我们:真正的转折,不在地图的标定,而在民心的向背;真正的胜利,不在武器的精良,而在信仰的坚定。影片中,刘邓大军以血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