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22年后的自白》是日本导演入江悠执导的犯罪悬疑片,改编自韩国电影《我是杀人犯》,于2017年6月10日在日本上映,2019年1月11日登陆中国大陆。影片以东京连环杀人案为背景,通过“法律时效”与“真凶挑衅”的双线叙事,揭露社会对正义的妥协与人性的扭曲:

​​主线剧情​​:
1995年,东京发生五起连环绞杀案,凶手作案后销声匿迹。因日本法律规定杀人案诉讼时效为15年,案件于2010年不了了之。2017年,自称凶手的男子​​曾根崎雅人​​(藤原龙也饰)出版自白书《我是杀人犯》,高调宣扬犯罪细节,并因俊朗外形成为“网红作家”,引发社会争议。刑警​​牧村航​​(伊藤英明饰)追查真相,发现曾根崎实为掩盖真凶(牧村航的妹妹未婚夫​​中村​​)的替罪羊,最终在媒体直播中揭露人性之恶与法律漏洞。
​​叙事特色​​:
影片采用双时间线结构,1995年案件与2017年追凶交织,通过“自白书出版”“直播对峙”等高潮迭起的情节,展现凶手、警察、受害者家属的多重博弈。

《22年后的自白》是日本导演入江悠执导的犯罪悬疑片,改编自韩国电影《我是杀人犯》,于2017年6月10日在日本上映,2019年1月11日登陆中国大陆。影片以东京连环杀人案为背景,通过“法律时效”与“真凶挑衅”的双线叙事,揭露社会对正义的妥协与人性的扭曲: ​​主线剧情​​: 1995年,东京发生五起...(展开全部)


经典台词(19)
在绝望中叩问生存的意义
“法律会失效,但人的记忆不会。”
牧村航的独白,直指司法漏洞与人性执念。这句台词暗示,即使法律无法制裁凶手,受害者家属的伤痛与追凶的执念,将成为超越时效的“记忆审判”。
“凶手可以成为畅销书作家,而受害者家属却连愤怒都要被嘲笑。”
受害者家属的控诉,揭露社会对犯罪事件的娱乐化消费。这句台词批判媒体与公众将悲剧转化为“流量盛宴”,却对受害者缺乏基本共情。
“我写了书,不是为了赎罪,而是为了让你们记住。”
曾根崎的辩白,扭曲人性与存在主义的碰撞。这句台词暗示,凶手通过“自白”确认自我存在,其病态心理折射出社会对“恶”的病态追捧。
“22年可以改变很多事,但有些伤痛,永远无法愈合。”
牧村航的叹息,跨越时空的悲鸣。这句台词以个人命运映射集体记忆,暗示司法失效对受害者家属的“二次伤害”。
​​“法律无法制裁的恶,就让舆论来审判!”​​
(曾根崎雅人对媒体的宣言,讽刺法律时效制度的荒诞)
​​“你以为22年就能让罪恶消失?不,它只会腐烂得更快。”​​
(牧村航对同事的怒吼,揭示追凶的执念与无力感)
​​“我杀人是为了让目击者活着,他们才是最好的传声筒。”​​
(曾根崎阐述犯罪逻辑,凸显反社会人格的扭曲)
​​“媒体需要的是流量,不是真相。”​​
(节目主持人对事件的评论,批判媒体伦理失守)
​​“你保护的不是正义,是你的懦弱!”​​
(中村对牧村航的挑衅,直指警察系统的腐败)

2对“22年后的自白 22年目の告白 私が殺人犯です”的想法

  1. 佳怡 2025年5月22日

    在时效的尽头,寻找人性的微光
    《22年后的自白》是一部关于“记忆与正义”的哲学电影。它让我们看到:在司法漏洞与媒体狂欢的夹缝中,个体如何成为“记忆的守夜人”,在荒诞世界中坚守人性底线。牧村航的追凶之旅,是每个受害者家属的生存缩影——我们或许会愤怒、会绝望,但只要记忆不灭,终能在时效的尽头,刻下对正义的信仰。正如片尾那句台词:“法律会失效,但人的记忆不会。”在舆论的喧嚣中,真正的“凶手”,或许是我们对恶的沉默与纵容。

    展开全部
  2. 佳琦 2025年5月22日

    《22年后的自白》以一场精心设计的法律与道德博弈,剖开日本平成时代的集体创伤。藤原龙也饰演的“微笑恶魔”与伊藤英明的执念刑警形成镜像,共同叩问“何为真正的正义”。正如影片结尾中村所言:“没有追诉期的罪恶,才是永恒的”——这不仅是对个体的审判,更是对一个时代的哀悼。

   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