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大白鲨》(Jaws)五十年:幕后故事从“烂片”到“大片”的传奇:《大白鲨》(1975)是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(Steven Spielberg)的成名作,也是好莱坞“暑期大片”(Summer Blockbuster)的开山鼻祖。其幕后经历了诸多波折,却意外成就了经典。机械鲨鱼的“捣乱”与悬念创新:影片的核心道具“机械鲨鱼”(昵称“布鲁斯”,以斯皮尔伯格的律师命名)是拍摄的最大挑战。由于技术限制,鲨鱼模型频繁故障(如海水腐蚀零件、无法正常游动),导致导演斯皮尔伯格无法按计划拍摄“鲨鱼全貌”的镜头。为弥补这一缺陷,斯皮尔伯格与剪辑师弗娜·菲尔兹(Verna Fields)合作,采用“少即是多”的手法——用漂浮的黄色浮筒、模糊的影子或从鲨鱼视角拍摄的画面暗示鲨鱼的存在,反而营造出更强烈的紧张感。这种“看不到的威胁”成为影片的标志性风格,也影响了后续《异形》《侏罗纪公园》等惊悚片。
经典台词的“意外诞生”
影片中“你需要一艘更大的船”(You’re gonna need a bigger boat)是全球观众最熟悉的台词之一,但它并非剧本原内容。1975年1月拍摄时,饰演警长马丁·布罗迪(Martin Brody)的罗伊·施奈德(Roy Scheider)在即兴表演中说出这句话,原本是为了缓解紧张氛围,却意外成为经典。这句台词既呼应了鲨鱼的庞大,又为场景增添了幽默,至今仍被广泛引用。
剧本的“波折”与角色调整
影片改编自彼得·本奇利(Peter Benchley)1974年的同名小说,但原著与电影差异较大。本奇利最初参与了编剧工作,但因与制片人对剧本方向(如结局)存在分歧,最终退出。斯皮尔伯格邀请了霍华德·塞克勒(Howard Sackler)、卡尔·哥特列布(Carl Gottlieb)等编剧重写剧本,其中哥特列布在拍摄期间大幅修改了场景,约翰·米利厄斯(John Milius)负责润色对白。此外,昆特(Quint)讲述的“印第安纳波利斯号”沉没经历(二战时期的悲剧)是电影新增内容,由罗伯特·肖(Robert Shaw,饰演昆特)亲自重写,成为角色的经典独白。
拍摄的“噩梦”与导演的坚持
影片拍摄于马萨诸塞州玛莎葡萄岛(Martha’s Vineyard),外景地海床含沙量高,便于固定机械鲨鱼,但仍遭遇诸多意外:帆船闯入镜头、摄像机被水淹没、“虎鲸”号船沉没(导致预算从400万美元飙升至900万美元)。此外,主演罗伯特·肖因避税频繁飞往加拿大,导致拍摄进度延误100多天;他的酗酒问题也浪费了大量胶卷。斯皮尔伯格一度因压力差点辞职,但最终坚持下来,成就了这部经典。
剧情简介
《大白鲨》(Jaws)五十年:幕后故事从“烂片”到“大片”的传奇:《大白鲨》(1975)是史蒂文·斯皮尔伯格(Steven Spielberg)的成名作,也是好莱坞“暑期大片”(Summer Blockbuster)的开山鼻祖。其幕后经历了诸多波折,却意外成就了经典。机械鲨鱼的“捣乱”与悬念创新...(展开全部)
经典台词(20)
纠错 补充反馈
跨越时代的“恐惧共鸣”
《大白鲨》的台词简洁有力,既贴合剧情,又蕴含深意,以下是几处经典:
“你需要一艘更大的船。”(You're gonna need a bigger boat.)
——罗伊·施奈德(Roy Scheider) 饰 马丁·布罗迪
即兴创作的台词,出现在布罗迪看到鲨鱼全貌后。它既调侃了鲨鱼的庞大,也暗示了人类面对自然威胁时的无力感,成为电影史上最经典的台词之一。
“这是我的小镇,我绝不会让它被毁掉。”(This is my town, and I won't let it be destroyed.)
——马丁·布罗迪
布罗迪在面对市长压力时,坚定表达了对小镇的责任,展现了角色的成长(从胆小到勇敢)。
“我见过这些东西,它们会把人撕成碎片。”(I've seen these things... they can tear a man apart.)
——罗伯特·肖(Robert Shaw) 饰 昆特
昆特讲述“印第安纳波利斯号”经历时的台词,不仅解释了他的仇恨,也为后续的悲剧埋下伏笔。
“它不是在攻击,它是在觅食。”(It's not an attack, it's a feeding.)
——马特·胡珀
胡珀用科学知识解释鲨鱼的行为,体现了角色的理性,也暗示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。
五十年影响:重新定义“暑期大片”
《大白鲨》的成功彻底改变了好莱坞的电影发行模式:
暑期档的诞生:影片原计划1974年圣诞节上映,后推迟至1975年6月20日(暑期),结果成为史上第一部票房破亿的电影(全球票房4.84亿美元,按2025年通胀计算约20亿美元)。此后,夏季成为好莱坞发行大片的黄金季节,《星球大战》《侏罗纪公园》等均受益于此。
类型片的突破:影片以“惊悚+冒险”为核心,融合了悬疑、动作元素,开创了“高概念电影”(High Concept)的先河——用简单的剧情(鲨鱼袭击)吸引观众,通过出色的视听语言(如约翰·威廉姆斯的“两个音符”配乐)强化记忆点。
文化符号的形成:《大白鲨》不仅是一部电影,更成为“恐惧”的文化符号。其周边产品(如玩具、冰淇淋、主题公园)风靡全球,“大白鲨”也成为“危险”“未知”的代名词。
《大白鲨》的五十年,是经典传承的五十年。它用“看不到的威胁”征服了观众,用“即兴的智慧”创造了历史,至今仍是电影史上不可逾越的高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