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《鬼子来了》是姜文执导的黑色幽默战争剧情片(2000年戛纳电影节首映,2002年日本上映),以抗日战争末期为背景,聚焦河北山海关附近挂甲台村的农民群体,通过“看管日军俘虏”的荒诞事件,揭露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。核心剧情脉络:意外托管俘虏:
抗战末期,游击队将日军士兵花屋小三郎(香川照之 饰)与翻译董汉臣捆绑塞入麻袋,交给村民马大三(姜文 饰)保管,承诺“八天后取人”。但此后杳无音信,马大三与村民陷入“养俘虏”的困境——既怕日军报复,又因“天意”(多次刺杀未果)认定两人“命不该绝”,只能秘密关押。
交易与背叛:
六个月后,花屋为报答村民不杀之恩,提出“村民将其送还日军宪兵队,换取两车粮食”的交易。在马大三的主张下,村民接受条件并签字。众人护送俘虏至宪兵队,日军队长酒冢猪吉(花屋同乡)虽不满“武士道蒙羞”,仍履行约定送粮。
灭顶之灾:
粮食运抵后,日军召集全村欢庆。酒过三巡,酒冢突然宣布“天皇投降、日本战败”,日军瞬间变脸,屠杀无辜村民,挂甲台村化为屠场。马大三因外出躲避幸免于难。
复仇与结局:
国民党接管日军俘虏后,马大三假扮烟贩闯入俘虏营,持斧砍杀鬼子,最终被国民党士兵抓获并处死。执行死刑的,正是曾与他“称兄道弟”的花屋小三郎。
《鬼子来了》是姜文执导的黑色幽默战争剧情片(2000年戛纳电影节首映,2002年日本上映),以抗日战争末期为背景,聚焦河北山海关附近挂甲台村的农民群体,通过“看管日军俘虏”的荒诞事件,揭露战争的残酷与人性的复杂。核心剧情脉络:意外托管俘虏: 抗战末期,游击队将日军士兵...(展开全部)
经典台词(14)
纠错 补充反馈
(结合影片与观众共识整理)
《鬼子来了》的台词以唐山话为特色,充满黑色幽默与讽刺,直击战争中“人性与愚昧”的矛盾:
关于“以德报怨”的荒诞:
“大哥大嫂过年好,你是我的爷,我是你的儿!”(马大三对花屋小三郎说,体现村民对俘虏的“讨好”,讽刺“以德报怨”的天真)
“我一手一个掐巴死俩,刨坑埋了!”(马大三多次想杀俘虏,却因“天意”放弃,反映村民的矛盾心理)
关于“战争的无常”:
“日本子说好三年,三年之后又三年,三年之后又三年,都快十年了老大!”(董汉臣调侃日军战败的延迟,讽刺战争的荒诞)
“他们来了,董,时候已到,我听到他们的脚步声,我看到他们带着武器,我要把你教我的骂人话,变成子弹,向他们开火,我要让他们冲冠大怒,侮辱他们,激怒他们,侮辱他们,董,永别吧”(花屋小三郎的内心独白,暗示日军战败后的疯狂)
关于“人性的复杂”:
“日本人生气和客气都是一个模样,要不咋叫鬼子呢?”(村民对日军的总结,揭露侵略者的虚伪)
“落地之头,必转九圈,面朝刘爷,眨眼三下,嘴角子上翘。啥叫含笑九泉呢?这便是含笑九泉!”(村民对死亡的调侃,反映战争中生命的渺小)
关于“复仇的无力”:
“我出了村儿,过了河,我就把这玩意儿给你。”(马大三假扮烟贩时的内心独白,暗示他的复仇决心)
“杀人诛心,杀人诛心!”(村民对日军屠杀的愤怒,直击战争对人性的摧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