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电影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(2016年,梅峰执导),影片改编自老舍1943年同名短篇小说,以1940年代抗战大后方重庆的“树华农场”为舞台,讲述新旧两任农场主任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境:

​丁务源(范伟饰)​:深谙人情世故的主任,靠拉拢关系维持职位。他表面圆滑,对上谄媚(如讨好农场股东三太太),对下收买人心(如帮工人代购、打麻将),纵容偷懒和贪污,导致农场连年亏损却稳坐钓鱼台。
​尤大兴(张超饰)​:留学归国的新主任,试图以科学管理改革农场,严查账目、整顿纪律,却因不擅权谋触怒既得利益集团。最终被秦妙斋(王梓桐饰)煽动工人闹事赶走,丁务源重新掌权。
​暗线冲突:农场成为微型社会缩影,映射官僚主义、人情网络对效率与理想的绞杀。影片以黑白影像强化压抑氛围,结局尤大兴妻子明霞目睹农场丰收却愈发赔钱,留下“问题循环”的终极叩问。

电影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(2016年,梅峰执导),影片改编自老舍1943年同名短篇小说,以1940年代抗战大后方重庆的“树华农场”为舞台,讲述新旧两任农场主任的权力博弈与人性困境: ​丁务源(范伟饰)​:深谙人情世故的主任,靠拉拢关系维持职位。他表面圆滑,对上谄媚(如讨好农场股东三太太),对下收买人心...(展开全部)


丁务源的口头禅:
“不成问题,肯定不成问题。”
意义:
丁务源用这句话敷衍股东、安抚工人,体现其圆滑世故。但“不成问题”的背后,是农场亏损、管理混乱的真相,形成强烈反讽。
批判人情社会:
“大家过度追求人情而集体堕落,排挤了真正有能力的人。”
意义:
这句台词点明影片主题,揭示人情社会的弊端:以关系为手段,以私利为目的,导致有能力者被排挤,社会集体堕落。
讽刺贪污与虚伪:
“自由地搂钱,专制地省钱,两下里一合,你的姨太太就可以搽巴黎的香粉了。”
意义:
丁务源通过贪污和压榨工人中饱私囊,这句台词揭露其虚伪面目,讽刺其以公谋私的丑态。
角色的迷茫与无奈:
“纵观我的人生,简直是被撕成了好多碎片。”
意义:
尤大兴的妻子明霞(殷桃饰)在乱世中随波逐流,这句台词反映她在家庭与社会压力下的迷茫与无奈,暗示个人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。
​​“不成问题,肯定不成问题!”​
​场景:丁务源面对股东质疑时反复强调,成为其处世哲学的标志。
​意义:揭示“表面应付”取代“实际解决”的官僚惯性,暗示问题被系统性地掩盖。
​​“美食家不一定是善于烹饪的厨师。”​
​场景:秦妙斋自诩“全能艺术家”,用诡辩粉饰无能。
​意义:讽刺虚有其表的投机者,批判社会对“能力”的畸形定义。
​​“我顶你条粉肠啊!”​
​场景:丁务源用粤语俚语回击挑衅,展现其市侩与生存智慧。
​意义:方言运用强化地域文化质感,凸显权力博弈中的荒诞性。
​​“到底,还是把他乡当做了故乡竟不知,自己是哪里人了。”​
​场景:尤大兴妻子明霞在农场徘徊时的独白,暗示理想主义者的迷失。
​意义:映射知识分子在现实困境中的身份割裂,呼应全片“归属感”主题。

4对“不成问题的问题”的想法

  1. 佳龙 2025年4月2日
    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不仅是一部职场寓言,更是一部深刻批判人情社会的力作,其意义体现在以下层面: 批判人情社会的顽疾: 影片通过丁务源与尤大兴的对比,揭露人情社会的... 展开全部
  2. 佳琦 2025年4月2日
    获奖经历: 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获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(范伟)、最佳改编剧本奖,第29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艺术贡献奖,展现其艺术价值。 社会共鸣: 影... 展开全部
  3. 佳怡 2025年4月2日
    1. 官僚主义的寓言 ​权力运作的黑箱:丁务源通过“关系网”架空制度,如利用三太太的枕边风影响决策,揭示权力如何通过非正式渠道渗透。 ​效率与道德的悖论:尤大兴... 展开全部
  4. 佳乐 2025年4月2日
    《不成问题的问题》以冷峻的笔触解剖1940年代中国社会的病灶,其批判锋芒穿透时空,直指当代社会的“关系”迷局。范伟凭借丁务源一角斩获金马奖最佳男主角,其“笑面虎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