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《额吉》是由宁才执导、娜仁花主演的电影,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母亲收养上海孤儿的真实历史事件。
剧情简介
影片以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为背景,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期间,上海、江浙等地3000多名孤儿被转移到内蒙古草原,由牧民家庭收养的故事。
草原母亲的史诗与人性救赎
剧情脉络:跨越血缘的母爱
电影《额吉》(蒙语“母亲”)以1960年代三年自然灾害为背景,讲述了一段超越血缘与民族的感人故事。
历史创伤:上海3000名孤儿因饥荒被送往内蒙古草原,琪琪格玛(娜仁花饰)不顾丈夫反对,领养了雨声(后改名锡林夫)和珍珍(改名锡林高娃)。
文化治愈:额吉用草原的胸怀与古老的“劝奶歌”抚平孤儿的创伤,雨声因被生母抛弃而患的梦游症,也在额吉的关爱中逐渐痊愈。
命运抉择:三十年后,孤儿们的亲生父母寻来,锡林高娃被生母接回上海,锡林夫则面临留在草原或回归城市的两难选择。
《额吉》是由宁才执导、娜仁花主演的电影,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内蒙古草原母亲收养上海孤儿的真实历史事件。 剧情简介 影片以“三千孤儿入内蒙”为背景,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自然灾害期间,上海、江浙等地3000多名孤儿被转移到内蒙古草原,由牧民家庭收养的故事。 草原母亲的史诗与人性救赎 剧情脉络:跨越血...(展开全部)
经典台词(15)
纠错 补充反馈
“有牛粪烧着,蒙古包才不冷;有爱撑着,日子才不苦。”
——额吉琪琪格玛的口头禅,象征草原母亲的坚韧与无私。
“虽然我们素未谋面,但养育了同一个女儿,感激你给我机会当她的额吉。”
——上海母亲与草原额吉的隔空对话,体现跨越血缘的母爱。
“遇到困难不要背着,向前冲,冲过去顶多是一身伤。”
——草原长辈的生存智慧,传递勇敢面对困境的精神。
“有牛粪烧着,蒙古包才不冷;有爱撑着,日子才不苦”
隐喻:牛粪是草原生活的物质基础,爱则是精神支柱。额吉的奉献不仅温暖了孤儿,也重塑了草原的伦理共同体。
现实映射:在物质匮乏的年代,人性关怀成为对抗苦难的精神力量。
“你这可怜的小羊羔”(老额吉对孤儿的蒙语台词)
象征:以“小羊羔”比喻孤儿的脆弱与纯真,草原文化将人与动物的情感相通,体现母爱的普世性。
文化深意:蒙古长调与劝奶歌的仪式,强化了“养育即亲情”的原始伦理。
“我不管他是什么人,但他也是人,我给他喝碗茶怎么了?”
历史批判:在特殊时期,额吉对“身份”的超越,既是对政治运动的无声反抗,也是对人性本真的坚守。
人性觉醒:锡林夫继承额吉的胸怀,在诗中写下“草原教我以宽厚”,完成精神传承。
3对“额吉”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