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《埃塞尔与欧内斯特》主要讲述了初遇与相恋(1928-1930)35岁的女仆埃塞尔(Ethel)在伦敦贵族宅邸擦窗时,与送奶工欧内斯特(Ernest)因“抖灰打招呼”结缘。两人通过一周的默契互动坠入爱河,欧内斯特带着鲜花上门求婚,埃塞尔不顾父亲反对嫁给了这个“骑自行车送牛奶的穷小子”。
筑巢与育儿(1930-1940)夫妻贷款买下破旧大宅,用二手家具和埃塞尔的缝纫手艺打造温馨小窝。1934年儿子雷蒙德(Raymond)出生,埃塞尔辞去工作全心持家,欧内斯特则靠送奶和园艺支撑家庭。尽管经济拮据,他们用鲜花装点餐桌、用幽默化解矛盾,将平凡日子过成诗。
战争年代(1939-1945)二战爆发后,埃塞尔将5岁的雷蒙德送往乡下避难,欧内斯特加入消防队参与救援。家中安装防空洞、收集防毒面具,埃塞尔在防空洞里敷面膜、织毛衣,用乐观对抗恐惧。战争结束时,雷蒙德因目睹死亡创伤拒绝复学,父母尊重其选择艺术道路。
晚年与告别(1950-1971)雷蒙德成为教师并与患病妻子琼结婚,埃塞尔因老年痴呆忘记丈夫,欧内斯特仍习惯摆好两人的餐具。1971年埃塞尔离世后,欧内斯特独自生活至去世,片尾雷蒙德在父母手植的梨树下回忆往事,呼应开篇的绘本创作。
《埃塞尔与欧内斯特》主要讲述了初遇与相恋(1928-1930)35岁的女仆埃塞尔(Ethel)在伦敦贵族宅邸擦窗时,与送奶工欧内斯特(Ernest)因“抖灰打招呼”结缘。两人通过一周的默契互动坠入爱河,欧内斯特带着鲜花上门求婚,埃塞尔不顾父亲反对嫁给了这个“骑自行车送牛奶的穷小子”。 筑巢与...(展开全部)
经典台词(12)
纠错 补充反馈
1. 爱情与婚姻的真谛
欧内斯特的求婚:“我叫欧内斯特,是那个每天向你窗户抖灰的送奶工。请允许我用余生继续打扰你。”(首次约会时以幽默化解紧张,奠定两人轻松相处的基调)
埃塞尔的婚后感悟:“我们买不起城堡,但可以把这个小窝变成宫殿。”(用缝纫机改造破旧窗帘时说出,体现以双手创造幸福的信念)
2. 战争中的坚韧与温情
防空洞日常:“别怕,亲爱的。你看,防空洞里连老鼠都比外面有礼貌。”(空袭时欧内斯特用玩笑安抚惊恐的埃塞尔,展现黑色幽默下的相依为命)
离别信中的承诺:“如果这是永别,请记住我永远爱你——就像爱伦敦的每一场雨。”(欧内斯特奔赴前线前写给埃塞尔的信,克制而深情的告别)
3. 育儿观与代际理解
面对儿子的叛逆:“雷蒙德,你可以成为画家、小偷甚至流浪汉——但别让任何人定义你的价值。”(得知儿子偷窃后,埃塞尔在邻居面前维护孩子的尊严)
对孙辈的遗憾:“琼有精神病,但她是雷蒙德唯一的爱人。我们能做的,就是守护这份不完美的幸福。”(埃塞尔临终前对孙辈的理解,打破传统家庭观念的桎梏)
4. 生命与死亡的哲思
埃塞尔的临终独白:“阿尔茨海默症像一场温柔的雪,它覆盖记忆,却让爱更纯粹。”(忘记丈夫后仍本能地抚摸婚戒,展现疾病与爱的矛盾)
欧内斯特的最终告别:“亲爱的,这次换我先走一步了。别担心,梨树下的酒瓶还在等我们。”(去世前与亡妻的幻觉对话,呼应开篇的浪漫约定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