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南汉山城》是韩国导演黄东赫于2017年执导的历史战争片,改编自金薰的同名小说,以1636年“丙子胡乱”为背景,讲述朝鲜仁祖李倧(朴海日饰)在清军围困下退守南汉山城47天,面临战与降的生死抉择。

​​核心情节​​:

​​清军压境与围城困局​​
清军皇太极(金允石饰)率军南下,朝鲜军队节节败退,仁祖率群臣逃至南汉山城。城内粮草短缺,援军无望,主战派金尚宪(金允石饰)与主和派崔鸣吉(李秉宪饰)展开激烈争论。金尚宪主张“宁为玉碎”,捍卫儒家道义;崔鸣吉则坚持“忍辱求和”,以保百姓生存。
​​人性与政治的撕裂​​
朝臣内部矛盾重重:金鎏等官僚骑墙观望,百姓因饥寒倒戈清军。仁祖在尊严与生存间摇摆,最终被迫向皇太极行三跪九叩之礼投降,接受清朝册封。
​​历史隐喻与个体挣扎​​
影片以围城为缩影,映射朝鲜在明清争霸中的夹缝困境,以及权力腐败、阶级对立对国家的侵蚀。铁匠、渔夫等平民视角揭示战争对普通人的摧残。

《南汉山城》是韩国导演黄东赫于2017年执导的历史战争片,改编自金薰的同名小说,以1636年“丙子胡乱”为背景,讲述朝鲜仁祖李倧(朴海日饰)在清军围困下退守南汉山城47天,面临战与降的生死抉择。 ​​核心情节​​: ​​清军压境与围城困局​​ 清军皇太极(金允石饰)率军南下,朝鲜军队节节败退,仁祖率...(展开全部)


​​“尊严与生存,哪一个更重要?”​​
​​场景​​:崔鸣吉与金尚宪在朝堂辩论。
​​意义​​:直指小国在霸权压迫下的两难选择,批判空谈道义忽视现实的虚伪性。
​​“一个国家的君主,在面对蛮夷时,应该接受光明正大的死。”​​
​​场景​​:金尚宪斥责仁祖投降的提议。
​​意义​​:象征儒家“舍生取义”的理想主义,但暴露其脱离现实的迂腐。
​​“殿下,以后不要抛弃尚宪,他是这城内唯一的忠臣。”​​
​​场景​​:崔鸣吉在投降前向仁祖谏言。
​​意义​​:展现主和派超越个人立场的家国情怀,揭示忠臣定义的复杂性。
​​“我想活着!”​​
​​场景​​:仁祖在绝望中崩溃。
​​意义​​:撕碎君主的神圣光环,还原人性在绝境中的脆弱与真实。
“若死能护国,臣等万死不辞。但死若徒劳,不如忍辱求生。”
出处:崔鸣吉在朝堂上的陈词。
意义:此句揭示主和派的核心逻辑:在绝对劣势下,盲目抵抗只会徒增伤亡,而投降或许能换取生存机会。台词挑战传统“忠君爱国”的单一叙事,提出“忍辱求生”的实用主义价值观。
“跪下,只是膝盖弯了;站直,脊梁却断了。”
出处:金尚宪对投降的痛斥。
意义:金尚宪以“膝盖”与“脊梁”的对比,象征投降对民族尊严的摧毁。台词体现主战派对气节的坚守,暗示精神屈服比肉体死亡更可怕。
“历史会记住我们的选择,但不会记住我们的苦衷。”
出处:仁祖李倧的独白。
意义:此句道出统治者的两难:在生存与尊严间抉择,无论选哪条路,都将被历史审判。台词揭示权力者的孤独与无奈,亦暗示历史评判的复杂性。
“大雪覆盖的,不仅是山城,还有我们的耻辱。”
出处:影片结尾的旁白。
意义:结尾镜头中,南汉山城被皑皑白雪覆盖,象征朝鲜的屈辱被暂时掩埋,但历史记忆永存。台词以自然意象隐喻集体创伤,暗示伤痕终将随雪融化而重现。

2对“南汉山城 남한산성”的想法

  1. 佳琦 2025年5月7日
    《南汉山城》以历史事件为镜,照见人性、权力与道德的复杂纠缠。它告诉我们:在生死存亡之际,没有绝对正确的选择,只有被时代碾压的个体,与历史长河中永恒的耻辱或救赎。
  2. 佳怡 2025年5月7日
    奖项与口碑​​:获第54届百想艺术大赏最佳影片、第55届大钟奖最佳摄影,豆瓣评分8.2,被赞为“东亚社会精神危机的预言书”。 ​​争议与突破​​:基督教团体谴责... 展开全部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