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秋瑾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、女权运动先驱,其事迹被多次搬上银幕。以1984年谢晋执导的传记电影为例,影片聚焦秋瑾从封建家庭觉醒到投身革命的历程:
觉醒与留学:1901年,秋瑾随丈夫王子芳入京,目睹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惨状,对清廷腐败深感愤慨。她因追求进步思想被丈夫辱骂,最终抛下子女,东渡日本留学,结识徐锡麟、陈天华等革命志士。
革命活动:在日本,秋瑾与同志成立敢死队抗议日本政府压制留学生,后因陈天华投海殉国而回国。孙中山委任她为浙江主盟人,她创办《中国女报》,倡导女权,并在大通学堂秘密组织武装起义。
就义与精神: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失败后,秋瑾拒绝撤离,被捕后写下绝命词“秋风秋雨愁煞人”,从容就义。影片以她的诗作贯穿始终,展现其革命豪情与牺牲精神。
秋瑾是中国近代著名革命家、女权运动先驱,其事迹被多次搬上银幕。以1984年谢晋执导的传记电影为例,影片聚焦秋瑾从封建家庭觉醒到投身革命的历程: 觉醒与留学:1901年,秋瑾随丈夫王子芳入京,目睹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惨状,对清廷腐败深感愤慨。她因追求进步思想被丈夫辱骂,最终抛下子女,东渡日本留学,...(展开全部)
“要走的,跟复生走;要留的,举起枪头!”
——秋瑾号召革命同志坚定信念(出自2011年电影《竞雄女侠秋瑾》)。
“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……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!”
——秋瑾临刑前表明革命理想(出自《辛亥革命》秋瑾台词)。
“身不得,男儿列;心却比,男儿烈!”
——秋瑾诗句,表达对性别不平等的抗争(多部作品引用)。
“一个慈禧,以一国换一己之福。但又有谁,可以拿一己之福换一国之福?”
——秋瑾批判清廷腐败,呼吁牺牲小我成就大义(《竞雄女侠秋瑾》)。
“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,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,当从我秋瑾始。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,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,我此番赴死,正为回答革命所为何事。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,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。”
“此去谁堪托?都托给你了。”(秋瑾临刑前将光复会会员名册及宝刀交给王金发时所说)
2对“秋瑾”的想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