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日本最长的一天影片聚焦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最后24小时,描绘了内阁在战与降之间的激烈争执和少壮派军人发动的宫廷政变。最终政变被平息,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广播传遍全国,标志着战争的终结。
日本最长的一天影片聚焦1945年日本投降前的最后24小时,描绘了内阁在战与降之间的激烈争执和少壮派军人发动的宫廷政变。最终政变被平息,天皇的投降诏书通过广播传遍全国,标志着战争的终结。(展开全部)
经典台词(15)
纠错 补充反馈
裕仁天皇:“朕现在的心情跟大正天皇三国干涉还辽时期的心情是一样的。”
背景:天皇在御前会议上引用1895年《马关条约》后俄、法、德三国干涉还辽的历史,暗示日本当前面临类似屈辱,但需“忍所难忍”以换取未来。
深意:台词揭示天皇对战败的复杂心态,既承认现实无力回天,又试图以历史类比维护天皇权威,同时为投降决定寻找合理化依据。
日本军相:“真怀念那个朝气蓬勃的岁月啊,那时候我在武汉指挥第四师团,一直喊着:小伙子们!我们就进入城市胜利了。”
背景:军相在投降前夜回忆侵华战争中的“辉煌”,流露出对军国主义过去的留恋。
深意:台词暴露日本军国主义者的狂热与虚伪,他们将侵略视为“朝气蓬勃”,却对战争给本国和亚洲人民带来的灾难视而不见。
日本军相(投降前一晚一边喝酒一边流泪):“大和民族,多么勤勉的民族啊,不该沦落到这个地步。”
背景:军相在得知投降决定后,借酒消愁,感叹日本“不该沦落”。
深意:台词反映军国主义者将战败归咎于“外部压力”而非自身侵略行为,同时以“勤勉”美化日本民族,掩盖其战争罪行。
畑中健二(政变失败前):“圣世乌云散,我心无所悔。”
背景:畑中健二在二重桥草坪上吞枪自杀前写下此诗。
深意:诗句体现军国主义狂热分子至死不悟的心态,他们将战败视为“乌云散”,却对自身行为给日本和亚洲带来的灾难毫无悔意。
剧中角色(讨论战争本质):“战争无所谓对错,都是些荒谬绝伦的事情,最好永远不要发生。”
背景:影片通过角色之口,对战争进行反思。
深意:台词揭示战争的残酷与荒谬,表达对和平的渴望,与影片中军国主义者的狂热形成鲜明对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