剧情简介

《楢山节考》(1958年版,田中绢代主演)改编自深泽七郎的同名小说,由木下惠介执导,是日本电影史上探讨“弃老”传统的经典之作。影片以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个贫困村落为背景,讲述了69岁的阿玲婆(田中绢代 饰)因年满70岁需遵循“姥捨”(弃老)习俗,被儿子辰平背上楢山等死的故事。习俗的压迫​​:村落中流传着“老人年满70岁必须上楢山”的传统,目的是减少粮食消耗,保障家族生存。阿玲婆虽身体硬朗(甚至因牙齿完好被村人嘲笑),但仍主动为儿子辰平筹备婚事,安排长孙袈裟吉的婚姻,甚至为体臭遭嫌的次子寻找伴侣,为家族“清障”。
​​自我牺牲的准备​​:为让儿子安心送自己上山,阿玲婆用石头砸碎健康门牙,伪装成衰老的模样,彻底消除村人对她的质疑。
​​生死的抉择​​:辰平虽内心抗拒弃母,但在“生存本能”与传统伦理的双重压力下,最终背着母亲踏上楢山。上山途中,辰平为受伤的脚包扎,阿玲婆则为儿子推回递来的饭团,用无声的动作诠释母爱的伟大。
​​结局的宿命​​:阿玲婆最终坐在楢山雪地里静待死亡,辰平在风雪中最后一次回头,看到母亲平静地摆手告别,完成了这场“生死诀别”。

《楢山节考》(1958年版,田中绢代主演)改编自深泽七郎的同名小说,由木下惠介执导,是日本电影史上探讨“弃老”传统的经典之作。影片以日本信州深山中的一个贫困村落为背景,讲述了69岁的阿玲婆(田中绢代 饰)因年满70岁需遵循“姥捨”(弃老)习俗,被儿子辰平背上楢山等死的故事。习俗的压迫​​:村落中流传...(展开全部)


经典台词(7)
影片的台词充满宿命感与传统伦理的无奈,以下是具有代表性的几句:
​​“无论怎么死灵魂都会往山上去,大家会在山上相见。”​​()这句台词贯穿全片,是楢山习俗的核心信仰。它暗示老人上山并非“死亡”,而是灵魂回归山林的“重生”,既缓解了生者对死亡的恐惧,也强化了村民对传统的服从。阿玲婆的坦然赴死,正是源于对这一信仰的认同。
​​“我死了可以结束了。”​​()阿玲婆在准备上山时,平静地说出这句话,体现了她对生命的豁达。她深知自己的存在已成为家族的负担,主动选择死亡,是为了让儿子辰平能更安心地抚养后代,延续家族血脉。
​​“现在我背着您上山,再过25年,我儿子就要背我上山,再过25年,他就要被孙子背上山。”​​()辰平在上山途中对母亲说的话,揭示了传统习俗的循环性。它不仅是对阿玲婆的安慰,也暗示了辰平对未来的无奈接受——他终将成为“弃老”链条中的一环,重复父亲的选择。
影片的意义与影响
《楢山节考》通过“弃老”这一极端习俗,探讨了生存本能与人性的冲突。影片没有强烈批判传统的残酷,而是以细腻的镜头语言(如舞台化的布景、无声的离别场景)展现了村民的无奈与温情。田中绢代的表演尤为出色,她将阿玲婆的坦然、慈爱与牺牲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,成为日本电影史上的经典形象。
该片于1958年上映后,获得第19届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提名,并成为木下惠介的代表作之一,其对人性与生存的思考,至今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